close


  真害!光是一個「握球」就講的落落長,寫完發球不知到哪天哪月了,當然,品質是不能妥協的,請各位耐心等待囉,讓我們繼續後面的動作分析:

 

《2. 站位》(以右手持拍為例)


  左右側的站位由於身體與左右發球區相對角度的關係,為了能將球分別發入左右側各自的兩個角落,因此在站位上左右兩邊略有不同:

  站在「右側」發球時,由於發球區位於身體的左前方,容易配合腰部轉動方向施力,因此站位一般如上圖所示,前腳與底線約略平行或呈約45度角以內皆可,視個人的肌力狀況調整(年過四十後大概就只能站到45度了,男人的悲哀,腰不夠力啊 T_T|||)




 

  至於「左側」發球的站位,由於發球區變成在身體的右前方,不利於腰部的轉動,因此必須加大身體與發球區的角度,以便讓腰部有足夠的轉動距離,站位變成前腳大約與底線平行,不要腳尖指向底線(容易讓身體面向前方開掉,不利於轉身扭腰),而後腳放在前腳的後側方,腳跟連線約和底線呈45度角,雙腳張開略比肩寬一點,實際上則看個人的習慣及體能而定,但腳跟連線一定要和底線呈「銳角」


  發球站位和單手反拍轉身的預備動作類似,都是要以站位讓身體側背對著擊球方向,以便有助於自然向後轉動腰部儲備擊球所需的肌力。


  當然,如果你有當年馬克安諾的「狗公腰」,儘管將後腳再往後拉到整個背對球場也行(看他前兩年的站位,後腳有離底線比較遠了,畢竟歲月不饒人,感嘆啊),現在大多數的選手站位雙腳都比較開一點,主要原因是在「拉拍降拍」「提拍向上」時,讓身體可以加大由後前移的幅度,藉由「重心前移」所帶來的「動能」也能加諸於擊球上,以增加發球威力。



  好了,「站位」講完了,不了的地方請再留言提問囉。


《3. 握拍》(以右手持拍為例)


  參考以下的圖片,列出握拍的幾個重點:

 

 


  •  握拍時「虎口」約對著拍柄上方左側的「稜線」「斜面」,發平擊球時靠向「稜線」以便讓拍面容易正對著球,發(上、側)旋球時靠向「斜面」,讓拍面擊球時自然產生角度。
  • 食指略往上提與中指分開「扣住」握把,這是為了增加擊球時手腕下壓的「施力支點」,讓手腕容易施力。
  • 後方三指併攏握住,拇指扣壓在中指「側上方」,作為甩拍擊球時對抗球拍向上「離心力」的握力來源。
  • 拍底儘量不要超出手掌,扣拍擊球時,手腕會向下折,握拍太靠上側容易卡住手腕,而且會讓球拍本身的力臂縮短,減弱甩拍動能。
  • 手掌如上面最右圖所示,由虎口至腕底「斜向」包住拍柄,符合手掌內凹形狀,讓拍柄與手掌「接觸面積最大化」,增加「摩擦力」,以抵抗甩拍時產生的「離心力」

  再恭請費哥幫我們示範一下:



   好了,「握拍」也講完了,總算要正式進入發球動作了吧?很抱歉!還有一動呢,別急。

 


《4. 發球前置動作》


  「這啥啊,不是球拋上去卯起來用力鎚下去就是了嗎?哪這麼囉嗦的」,請忍耐一下,這段很快就講完了。


  一般選手在站定後到進入拋球動作前,總是會有各自特殊的「前置動作」,最簡單的大概就是拍拍球就算了,有的呢還來個胯下運球,或是上下抖動一下拍柄,以納豆為例,他的前置動作大約如下:

 

  1. 用球拍拍幾下球(順便調整內褲)整理鬢角撥到耳後。
  2. 用手拍幾下球,同時持拍左手重複「握」「放」拍柄,放鬆手臂肌肉。
  3. 身體前後輕微晃動, 同時持拍左手又在重複「握」「放」拍柄(感覺像是確認握拍位置)
  4. 最後左手放鬆「輕握」球拍,進入發球動作。

個人的看法認為這些前置動作都不是毫無意義的,對選手來說,幾乎就跟「儀式」一樣,除了比賽之間用來平穩呼吸、暫作休息之外,最重要的是以一連串的動作逐漸精確調整「韻律」,讓身體各關節「同步(對時)」,以便「精準重複」複雜的發球動作。

 

好,這回真的講完了,夠快吧!下篇就讓我們正式的進入「發球擊球動作」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網球 發球 動力鏈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茶園老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