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  來談談「截擊」,在現今的職業網球比賽中,單打採用發球上網的選手已不多見,截擊有淪為「配角」的趨勢,但在雙打中,截擊仍與「發球、回發球」並列三大重要技術領域,本文主要在探討「截擊」的基本動作,希望能對想練好截擊的業餘球友有所幫助,後續再來討論截擊的進階技巧。

個人的觀察,單打與雙打的截擊是有差異的,這邊先以使用較多的「雙打截擊」作為討論主題,順便列舉一些常犯的錯誤。

 

《握拍法》

 

 

原則上,握拍法其實沒有所謂的「標準」,截擊的握拍法亦然,這邊先介紹大部分選手採用的握法,球友們可以參考上面的圖片,與「東方式」正手拍相同,特別注意「食指」是與其他手指分開,略微上移「扣」在握把上,以便在握把上形成「兩個支點」,增強球拍與手腕的「連結」,讓球拍在擊球時更加穩定,且有利於抵抗來球的力道或更易於施力加強回擊(各位球友可以試試看,如果將食指與其他三指併在一起,變成一個支點時,實際上球拍是比較容易翻轉且不易施力前壓的,所以「團結不一定是力量」)

 

 

球拍與手臂約成120~135度(真的不要拿量角器來量啦),只要注意握拍時讓握把置於上圖所示的位置讓握把與手掌有「最大的接觸面積」來產生「最大的摩擦力」以便穩固的握拍即可,以此方式來握拍,球拍與手臂的角度「自然」會介於120~135度之間(不自然的握拍會形成改善的障礙)

 

再次強調,以上介紹的握法並不是「標準」,只能說是「主流」的握拍法,各位球友仍可依照自己的「感覺」左右微調,找出你覺得最「自然」的握拍方式(小弟在前排左右側時的握法就不一樣,站右側時握法較接近東方式反拍,左側則跟上述握法相同)

 

 

《準備姿勢》

 

首先請各位比較下面兩張圖片,左邊的姿勢是常見的錯誤,拍面高度太低,由於截擊時較接近球網,因此擊球點大多在腰部以上(請不要抬槓說常碰到低於球網的球,本篇只是介紹基本動作而已啦),拍頭過低時會增加拉拍向上到定位的時間,容易倉促擊球形成失誤,來看看右邊的圖,這回應該對了吧?答案仍是否定的(後面會說明原因,別急)

 

先分析上半身的動作,由於大部分的截擊的揮拍軌跡是「由上而下」因此右圖的「上半身」動作是正確的,拍面高度位於「胸部」附近,左手「扶住拍頸」減低握拍右手負擔,並讓右手保持「輕鬆」握拍(再強調一次要善用左手,繃緊的肌肉會使得動作僵硬,要儘量避免在準備姿勢時就握緊球拍,可參考前面「殘廢的左手」一文),上身略微前傾,視線跟緊來球。

 

既然上面右圖的上半身動作是OK的,那下半身有什麼問題呢?答案是「雙腳距離過近」,一般教練都會告訴你「雙腳張開、兩膝微曲」,但雙腳要站多開呢?請參考下圖(講到截擊當然要請出 Bryan brothers囉),我們可以看到前排在準備姿勢時雙腳站姿比上面右圖寬了一倍左右。

 

 

為何雙腳要站的如此寬呢?(因為Bryan brothers太高了?也勉強算是原因之一啦)主要的理由是因為截擊時常需要「瞬間左右移動」,當雙腳站開時,會與地面形成「斜向」的力距向量,更利於腳部施力讓身體往左右移動(別站太開了,物極必反,到時會動不了的),雙腳距離大約是1.5倍肩寬左右,請球友自行測試調整適合自己的寬度,其實雙腳站開一點比較方便移動,這和接發球的下半身姿勢原理相同,都是為了能快速的左右移動以回擊來球。

 

最後提醒一點,上身前傾,兩膝微曲,保持雙腳彈性以便迅速反應來球,身體重心自然落在雙腳腳尖上,也有利於前後快速移動。

 

《擊球前置動作》

 

所謂的前置動作指的是判斷出來球方位後至擊球前的部分,這段動作可說是截擊中最重要的,下面將對此段動作進行詳細的分解說明:

 

【推、拉拍】

 

推、拉拍的重要性在前面「殘廢的左手」一文中已有過說明不再冗述,各位球友可以看看前文複習一下,順便也針對球友提出有關「手臂開掉」的疑問做進一步的解釋,請參考下圖:

 

 

以正拍截擊為例,判斷出來球方位後,立即以左手「推拍」,注意從「手肘、手腕與球拍」「角度」儘量不要「變動」(如果持拍手有放鬆的話,球拍會「略微」後傾,但因手腕關節限制,角度也不會太大),讓「小臂、手腕及球拍」形成一個「固定群組」以上臂為「旋轉軸」接近「水平」的方式來「橫向轉動」(當然上臂會需要隨著來球距離而伸展,但手軸以下的群組仍以上臂為轉軸來水平旋轉),如同上圖三個箭頭所示,可以明顯的看出,將「小臂、手腕及球拍」作為一個「固定群組」「上臂為轉軸」「水平旋轉」時與身體的相對距離依次為「拍頭、手腕、手軸」,當拍頭由「指向前方」旋轉至「指向身體側面(或側後方)時,「小臂、手腕及球拍」所組成的「固定群組」「自然」形成正拍截擊擊球的「預備姿勢」

 

接著來看反拍截擊,請參考下圖:

 

 

與正拍類似,反拍截擊的前置動作是由「左手拉拍」作為「啟動點」,注意上圖紅色圓圈的部份,「小臂、手腕及球拍」仍然組成的「固定群組」,三者的「相對角度」幾乎保持不變,由於人體關節連接構造的限制,與正拍截擊不同的地方在於「固定群組」的旋轉軸變成「身體中線」,但重點在於此一「固定群組」還是以「接近水平」的方式做「橫向旋轉」,再次強調一點,「持拍手臂」保持「輕鬆」不施力,而由左手來「拉拍」即可「自然」進入擊球「預備姿勢」

 

補充說明一下球友常犯的毛病,請比較上下圖中球拍位置及角度的差異(別誤會,不是說Edberg & Federer的姿勢有問題喔)

 

 

上下圖中Bryan brothers與Edberg & Federer之間在反拍截擊姿勢上的差異主要在於「球拍後拉幅度」「拍面角度」,這是單雙打截擊因為「截擊位置」(單打通常在發球線附近,雙打則較靠近球網)所使然,一般球友常在前置動作時常因為想要「用力擊球」,球拍拉太後面,變成如下圖般以「切球」的上半身姿勢來截擊(下圖真的是Murray在切球喔,只是借來示意一下而已),除了需要較長的時間外,拍面也必須「翻轉」至斜面或接近垂直以便擊球,同時,球拍擊球時移動的軌跡呈現「弧形」(這才是最大的問題),與直線來球的交會區間過短,使得「容錯率」降低,提高失誤的機率。

 

再參考下面的揮拍軌跡圖(正反拍截擊皆然),可以明顯的看出,當揮拍軌跡(橘色弧線)愈接近弧形,擊球容錯範圍就愈小(紅色區間),回擊方向(綠色扇形)愈分散而較難控制,相對的,軌跡愈接近直線時,容錯範圍愈大,回擊方向也自然較為集中,建議各位球友參考Bryan brothers的擊球姿勢,對於改善截擊較有幫助。

 

 附註:當截擊具備「一定功力」,足以掌握擊球時機時,弧形的的揮拍反而能利用「錯開時機」打出不同角度的截擊,讓對手措手不及。

 

除了過度拉拍之外,另一個常見的狀況就是拉拍後「手肘過高」,使得拍頭低於手腕,這跟過度拉拍類似,但成因不同,過度拉拍是因為「身體側身後轉過度」,如果用左手拉拍時,由於關節限制,後拉範圍有限,而「手肘過高」則是因為「右手施力推拉拍」「右手單手推拉拍」,左手失去作為「控制器、限制器」的功能,由於拍頭重量或槓桿原理(左手是支點固定住拍頸,右手一施力在握把上推拍,拍頭就自然下垂),使得拍面過度朝上,增加失誤機率。

 

其實,這些常見的問題只要依照前文所述,在練球時注意讓「小臂、手腕及球拍」形成一個「固定群組」,正拍截擊以「上臂為軸心」,反拍截擊以「身體中線為軸心」,讓此「固定群組」接近水平的轉動,即可「自然」改善。

 

順便提供一下某些教練所採取的「矯正」方式,純粹個人觀點,這類限制式的練習效果不是很好,因為會影響到球拍的移動,參考大於實質意義,隊上教練建議一些練習方式,也提出來給各位球友參考:

 

  1. 先站在截擊位置「背對」球網,待送球教練下指令時立即轉身面向前方,教練隨即送球,壓縮反應時間,讓學員自然習慣縮短拉拍以應付來球。
  2. 教練快速「連續」送球,壓縮反應時間,讓學員自然習慣縮短拉拍以應付來球。
  3. 兩人快速截擊對練(適用於有基礎且對肢體控制較佳的球友)

 

 

【半轉身、重心前移、踏步】

 

雖然本節是對「截擊前置動作」「分解」說明,但從「推、拉拍」「半轉身、重心前移、踏步」實際上是一組「連續動作」,請各位球友練習時可不要真的「分解」來做。

 

基本上,在「推、拉拍」啟動後,因為關節的連動性,上半身「自然」就會隨之轉動,對一般有基礎的球友來說,困難的不是「半轉身」,反而要注意的是「轉身過度」(也會連帶造成拉拍過度),特別是正拍截擊,因為正拍擊球是「反關節」運動(在前面『【正拍】【3】動力鏈在正拍上的應用(一)』一文中有說明),在施力較弱的狀況下,許多球友都會不自覺的「拉拍過度」以便加力擊球,這點在後面講「擊球」會詳細說明,至於反拍截擊則是屬於「正關節」運動,多是因為「轉身容易」而造成過度拉拍。

 

本節要強調的是「推、拉拍」後的半轉身,在「網前」截擊「中高來球」的一般狀況下,不論正反拍都只需要轉至「胸口面對擊球點」即可,重點在於身體重心要隨著「推、拉拍」前移,以便形成由身體「重力」自然加壓的態勢,請參考下圖:

 

 

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,兩位選手的半轉身都是轉到「胸口面對擊球點」,而要能運用身體重心前移所形成的「重力」來截擊的重點在於「前腳未落地前擊球」(紅圈所示),理由是此時重心仍處於「前移下壓」的狀態,身體的「重力」「自然」成為施力擊球的「加力基礎」(注意這對低球截擊不太適用,因為截擊低球屬於防守性質,重點在控球而不是力道),採用此一截擊姿勢時,「推、拉拍」「半轉身」的距離都不需太大,也能具有相當的截擊力道,順便提供以下教學影片給各位參考。

 

 

 

如前文所述,對於「中、高來球」大多是以「前腳未落地前擊球」的方式截擊,屬於「攻擊性質」的擊球,而對於「低球」則需要較穩定的姿勢來「控球」,此時就必須先踏步屈膝,降低身體重心以配合來球高度,如下圖所示,同樣的,儘量保持「胸口面對擊球點」避免大幅度揮拍以「穩定」控制拍面及力道。

 

 

《擊球》

 

【中、高來球擊球方式】

 

  「中、高來球」的擊球方式大約可歸類為下列三種方式(橘線-揮拍軌跡,紅線-施力方向,黑框-拍面變化):

第一種截擊方式就如下面Federer影片中的反拍截擊:

 

 

也看看Federer採取第二種擊球方式的正拍截擊影片:

 

 

順便看看Djokovic用第三種擊球方式的反拍截擊影片:

 

 

 

最後參考一下Bryan brother練球時使用第二、三種擊球方式的影片:

 

 

從以上的影片中,我們可以看出,第一種截擊方式較適用於反拍截擊,二、三種則正反拍截擊都適用,一、二三種的差異在於「拉拍幅度」,相同的地方則在於「以切擊方式」擊出下旋球,將中、高來球「下壓」避免出界並降低球落地後的彈跳高度,增加對手回擊難度,雖然有很多選手的反拍截擊採取第一種方式,但對業餘球友來說,此一方式因為「揮拍軌跡較長」而且「揮拍軌跡與來球軌跡重疊較少」不易抓準「擊球時機」,使得擊球的「容錯率」較低,常會造成失誤或來不及擊球,單打上網時對方回球距離較長,所以有時間可以用第一種方式截擊,如果是雙打,球來回的時間短,不建議採用此種方式擊球。

 

以個人觀點而言,比較推薦球友採取第二、三種截擊方式,從出拍到擊球的距離較短,或與來球軌跡的重疊較多,「容錯率」較高,以下提供一段青少年採用第二、三種截擊方式的練習的影片給各位球友觀摩參考(能練到這樣就算成功了,特別是重心的移動真是流暢漂亮,按一下讚)

 

 

 

【中、高來球擊球發力】

 

由於截擊不像正、反手拍可藉由較大幅度的拉拍、降拍及身體扭轉來取得擊球前的「加速度」,唯一可取得不算快的「加速度」只有「重心前移踏步」,除此之外幾乎都是從「靜止」狀態出拍,擊球動力鏈發力似乎略顯不足,其實只要學習類似「寸勁」(詠春看太多了@_@)的發力方式,也能擊出強勁的截擊。

 

何謂「寸勁」的發力方式?中國武術中的「寸勁」發力原本是要用到「頸、肩、肘、腕、腰、股、膝、踝」「瞬間連動發力」在極短距離內「爆發」出強力的擊拳,而網球截擊的發力因為持拍及踏步擊球的關係,只能利用「肩、肘、腕、腰」(個人武學資質駑鈍,頸部要如何發力不太能體會)「寸勁」「瞬間」發力擊球。

 

前面說過,截擊時「小臂、手腕及球拍」要形成一個「固定群組」,在發力時同樣也是以此「群組」作為「啟動點」(主要是肘、腕),在擊球前「瞬間握住拍柄、小臂繃緊發力」,同時利用「重心前移」的身體「重力」加上「半轉身」所形成之「腰部反作用力」(這點比較困難,因為截擊時腰部轉動較少,不容易感受到腰部的扭轉)「上臂、肩膀」往前「延伸」,將「重力、腰、肩、上臂」所儲備的「勁力」用在「瞬間伸直手臂」,以這股「勁力」作為「固定群組」「加力基礎」,最後「肘、腕連動發力」讓球拍「瞬間加速」來擊球。

 

這裡有個特別要注意的重點,正如「寸勁破板」一般,發力截擊時並非將力量集中於「擊球點」上,而要有「貫穿」「意念(拳由心發)」(糟糕,又有一堆球友看不懂了T_T|||),請各位參考前面三種擊球方式的示意圖,其中的「紅色箭頭」正代表著「發力時間」,由於截擊時的來球並非如「寸勁破板」中的木板處於固定靜止狀態,而是在高速接近移動中,所謂的「貫穿」指的是擊球時的「發力」應該「持續一段區間」,以提高「容錯率」將球「穩定」的擊出,由於在「發力區間貫穿」時,拍面的方向在此區間內會保持「穩定方向」移動,這樣即使擊球的「時機」略有誤差,仍然可以將球朝「預定方向」擊出。

 

在此提醒一點,麻煩各位球友還是要針對來球速度及站位與球網的距離控制一下「寸勁發力」的力道,不要每球都「盡力」,畢竟咱們是「打球」不是「殺人」,球打不過網再強的力道也是白費,除非是「貼網」截擊中高來球,如果發力時機配合得當,即使截擊也會有如「平擊」甚至「殺球」的威力。

 

此一發力方式對「反拍截擊」特別有效,正拍截擊因為是「反關節」,手臂與身體呈「開放(Open)」姿勢,手臂需「向內」施力,利用「重力、腰、肩、上臂」所儲備的「勁力」「伸直手臂」擊球時力量較弱(注意不要因此過度拉拍),而反拍截擊時,手臂與身體為「閉鎖(Cross)」姿勢,手臂「向外」施力,較能發揮出「重力、腰、肩、上臂」所儲備的「勁力」,擊出較強的截擊(小弟在球場上就常用這招,特別是貼網擊球時跟殺球沒兩樣,搞的球友現在都儘量避免打到我反拍了T_T|||)

 

 附註:各位球友可以請人站在前方,以正反拍截擊的姿勢,空手試試推壓對方的肩膀,體會及驗證一下此一發力方式,注意手肘要先彎曲再伸直去推,模擬實際擊球的發力。

 

【低球擊球方式】

 

至於低球截擊大約可歸類至下列兩種方式:

 

 

關於低球截擊的重點前面已提過,由於屬於「防守性質」,其重點在於「控球」,也就是拍面的「控制」上,下半身必須保持「穩定」狀態,避免大幅度的移動影響截擊的「時機」(擊球時如果身體同時往前移動,會造成來球相對速度變快),因此一般都是先「屈膝踏步」「穩定下盤」後再揮拍擊球,請參考下圖(瞧艾兄和阿山哥蹲的多穩)

 

 

基本上低球截擊仍然是採用「切擊」的方式,因為「重力」的關係,注意拍面的角度要比擊出方向「略大」,而非與來球路徑呈「垂直」


【低球擊球發力】

 

雖然截擊低球不能如中、高來球般使用「寸勁」發力,但其精神仍然相同,也就是「貫穿」的意念,擊球時的發力仍要保持「發力區間貫穿」的感覺,只是將發力方式改為較弱的「推擊」「穩定控球」,也就是擊球時球拍要有將球「推送」出去的「延伸(Follow Through)」動作,請參考下面的圖片及影片:

 

 

 

 ※影片中的示範動作反拍拉拍有點過大,看上面艾兄的動作精簡多了

 

 

最後再提醒一下擊球的「前置動作」,不論來球的高低,注意「小臂、手腕及球拍」形成的「固定群組」要配合來球的調整「水平移動」的高低(高球斜向上方,低球斜向下方,這不是廢話嗎),注意仍然要以左手作為球拍的「控制器、限制器」,以保持揮拍及拍面的「穩定」,避免單手推拉拍受球拍「重力」影響而造成失誤。

 

有關截擊的基本動作分析在此先告一段落,希望本節能對各位球友有所助益,同樣的,如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詢問,小弟自當盡力解答,(瀏覽總量破4500啦,感謝各位的支持)

arrow
arrow

    茶園老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